简述:
2019年9月开学以后,全国所有中小学生语文教材都要换成部编版。 比如,上海2017年、2018年已经使用上了部编版的一年级、二年级在读学生下学期将继续使用部编版教材。 今年在读
2019年9月开学以后,全国所有中小学生语文教材都要换成部编版。
比如,上海2017年、2018年已经使用上了部编版的一年级、二年级在读学生下学期将继续使用部编版教材。
今年在读 3-5年级还在使用沪教版语文教材的孩子,在9月份开学后将全部换成部编版。
1、何谓“部编本“?为何要改教材?
“部编本”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。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,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、文质兼美、适宜教学,适当兼顾时代性。除了语文改了,德育和历史也换成了“部编本”。
拿现有的语文教材来说,目前编写出版还是"一纲多本",小学有12种版本,初中有8种版本。
据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的总主编、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,之所以要编“部编本”,是因为:
现有的“一纲多本”教材质量参差不齐,“部编本”想起到示范用。“部编本”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,起到示范作用,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。”
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、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,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。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、作家、教研员和编辑,组成编写组。
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。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,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,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。除江苏外,2019年将全国使用部编本教材。
2、“部编本”语文教材新在哪儿?
① 识字、拼音编排顺序调整
新版顺序:先识字,再学拼音,再学课文。
旧版顺序:先学拼音,再识字,再学课文。
优势:现在多数孩子在学前就已经通过日常生活或教学接触过一些汉字。在第一册教材里,让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,学生更容易完成幼小衔接,过渡到全面的语文学习,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需求。
旧版教材一开始学拼音,对部分从未接触过拼音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,而且拼音更抽象,与小朋友的所见所闻相距较远,学习趣味性较差,容易造成挫败感。
②识字教学突出循序渐进
第一册识字量由400减少到300。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,这些字在童话书、绘本等幼儿读物里已经接触到。
据了解,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虽然降低了,但高年级的识字会增加,所以小学阶段的总识字量并不会变化。
识字进度的调整,是为放缓语文学习坡度,减轻小学低年级孩子负担和畏难情绪,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,体会阅读乐趣。
旧版教材在低年级时会选择笔画少、结构简单的字来教学,但这些字往往日常生活中用得不是很多。新教材增大常用字的比重,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。
总体来说,识字教学更体现了循序渐进性,更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。
③ 选材大幅更新,新增儿童诗
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,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,占所有选篇的30%,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,增幅达80%。
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。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.7%,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,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。
一年级上册课本修订率达80%,新增不少儿童诗。新增了《日月水火》《天地人》等课文,保留了《四季》、《日月明》、《口耳目》等。
从篇目看来,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,不少是儿童诗,适合一年级孩子朗读和理解。
④ 选材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
比如,识字的第一课的内容就是“天、地、人,你、我、他”这6个字。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,而不是曾经的“人、口、手”开始?
《三字经》有文:“三才者,天地人”,体现人与天地合一、与自然和谐的精髓。
教材以“天、地、人”开篇,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,潜移默化促使小孩子探究和体验天、地、人关系的奥秘。
⑤更突出口语交际
新版教材在每一模块的课文学习后,都有“口语交际”栏目,指导小朋友如何进行交际,包括交际时的仪态、表达等,培养小朋友的交际能力。
旧版教材也有口语训练要求,但重点在口头表达,只是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,诸如你做过哪些游戏?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等。不如新版教材目标明确,缺乏交往的指导。
比如,同样是游戏的题材,新版教材第一个口语交际名称是“我说你做”。
下一篇:小升初考试到底考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