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述:
关注并将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」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: 45 按时送达 做数据分析时,很多人只是通过数据就数论数,止于数据,并没有读出数据背后的业务意义。那么,我们改如何通过
关注并将「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」设为星标
每天早 07 : 45 按时送达
全文共 3152 字,阅读需要 6 分钟
—————— / BEGIN / —————
经常有同学抱怨,在公司里,总被催着问:通过数据,你看到了什么?可实际数据就几个曲线而已,也不知道咋解读。也没有人教,自己好不容易写了几句,又被嫌弃:" 你这都是废话,我们要深层次含义 "。咋办?
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下边是某公司一周销量数据,你看到了什么?
错误的数据解读示例
高了表扬低了骂
数据解读,写的是:周一到周五很高,周六、周日低,所以要!搞!高!……这么解读当然会被说:你这都是废话啊!业务又不是瞎子,看不到数字是周六日低吗。
哪里跌了哪搞高
因为周六跌了 48%,所以要搞高……这个是废话 *2 和上一种说法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
加减乘除算不停
平均值 95.2,最大值 125,最小值 35 ……这个是废话 *3。平均 95.2 所以呢?最大值 125 所以呢?这还是在把数字复述一遍而已,没有讲出任何含义。
解读的关键是理清业务含义
以上三种错误的共同点,是:就数论数,止于数据。没有读出数据背后的业务意义。其实数据解读一点都不高深,我们每月每天都在用,比如:
他们想听的是:不划算、不喜欢、买不起。他们更想听的是:" 今天中午预算只有人均 50,在这家川菜馆既管饱又好吃 ",他们想听的绝不是 "2 公里内共 28 家餐厅,平均价格 63 元,最高价 725 元,最低价 13 元,较上个月价格提升了 10%" ——这真的是一点意义都没有。
想要得出这种判断,需要三个条件:
了解数据代表的现实含义
了解数据大小代表的现实区别
明确判断标准
比如大众点评上饭店人均金额 185 元。它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数字,而是填肚子的成本,这是人均金额的现实含义。成本低了可以接受,高了就吃不起,这是数据大小的现实区别。
比如我一个月餐费预算只有 3000 块,意味着每天只有 100 块钱,这就有了标准。那这一顿 185,明天就得吃土了。这就形成了判断:太贵了,得换个地方。
解读企业数据也如此,不能只见数据,不见业务。同样三点:
业务含义:数据反映的是什么业务
业绩走势:通过数据形态,解读业务发展走势
判断标准:到底什么算好,什么算不好
下边我们一个个看一下。
从理解业务含义开始
回到开头的例子," 销售业绩 " 这个指标本身有很多含义。
直接含义:销售队伍的努力程度
销售业绩 + 成本:企业的盈利情况
销售业绩 + 产品:产品畅销程度
销售业绩 + 用户分层:用户的需求
销售业绩 + 库存:产品进销存管理质量
但是注意:这里并没有标准,因此无法判断是好是坏。这也是为什么直接下结论:业绩低了要搞高,是非常错误的行为。
销售业绩直观反映的是销售队伍的努力程度,想知道这个数值是好是坏,我们可以直接去问 " 销售队伍的 KPI 达标了多少?";也可以从业绩曲线走势来判断。
这就需要做第二步:观察业绩走势。
观察业绩走势
一个问题:" 什么样的产品会卖出这种曲线?" 因为有七天的数据,所以可能代表了三种走势:
1. 自然周期性变化
七天代表了一周,周一到周五是工作日,周六周日是休息日,所以这是一个工作日销售多,休息日没销售的产品——是滴,你很自然联想到,这可能是 B2B 的交易,工作日上班了才有大把生意,周日都休息了。或者是围绕 B2B 的衍生生意,比如 CBD 的餐厅一类。
2. 生命周期性变化
有可能某个主打商品销售到了生命周期末尾,正在退市,下一款新的马上要上,暂时变化。注意,一般看生命周期数据,是从生命周期开始做 T+N 天的图来看,不是看自然日。
3. 突发性变化
有可能刚好周六日出了问题,交易系统 down 机,有可能刚好促销活动到周六日结束,有可能刚好周六日恶劣天气。
下一篇:经营的本质是价值交换